|
内容提要
本书以晚清民国时期为主要研究时段,以江南地区设计艺术为切入点,观照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演变历程。作者试图在纷繁的史料基础上,在世界设计艺术的宏阔背景下,梳理该地区设计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设计教育、文化影响、经济因素、心理分析、政治环境等多维度综合考察,分析设计思潮、风格语言、表现技法、工艺材料的变化,努力探求影响江南地区设计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主要动力、总体特征和内在规律。力求宏观把握“以大观小”,结合微观透视“以小见大”,纵向辨析“常”与“变”,横向比较“同”与“异”,通过整体性考察,寻求设计现象、流派、思潮各自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联系,对江南地区设计艺术百年演变脉络做出综合性阐释。此书反映了作者鲜明的学术个性、治学理路和学术观点。本书可作为高校或研究院所的师生、研究人员、业界同人的参考书。本书以晚清民国时期为主要研究时段,以江南地区设计艺术为切入点,观照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演变历程。作者试图在纷繁的史料基础上,在世界设计艺术的宏阔背景下,梳理该地区设计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设计教育、文化影响、经济因素、心理分析、政治环境等多维度综合考察,分析设计思潮、风格语言、表现技法、工艺材料的变化,努力探求影响江南地区设计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主要动力、总体特征和内在规律。力求宏观把握“以大观小”,结合微观透视“以小见大”,纵向辨析“常”与“变”,横向比较“同”与“异”,通过整体性考察,寻求设计现象、流派、思潮各自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联系,对江南地区设计艺术百年演变脉络做出综合性阐释。此书反映了作者鲜明的学术个性、治学理路和学术观点。本书可作为高校或研究院所的师生、研究人员、业界同人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轶南,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博士。2004—2005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遴选、资助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兼任第三届、第四届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工业设计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设计师分会理事及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艺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材”丛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1项(16BG121)、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1项(21BG11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21ZD11),主持完成省部级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5项。出版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科研奖励20余项。研究方向为:设计学、艺术学理论。 序
晚清民国时期,时势动荡,干戈扰攘,中国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仁人志士对于国事蜩螗、内忧外患、民生疾苦,均有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无不摩拳擦掌,奋袂而起,或问道国史,或求学欧美,或负笈东瀛,试图通过温习国故旧学或效法泰西新知以求挽狂澜于既倒,希冀找寻最直接有效的模式,清除积弊,拯救沉疴,重塑中国的国民性,催生一个美哉壮哉的崭新“少年中国”。 此时期也是我国设计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古典向现代转化的关键时期,江南地区由于开启了我国最早的近代化、现代化历程,其设计演变史堪称中国近现代设计变迁的典型缩影。百年来江南地区设计师们孜孜以求,辛勤耕耘,成绩斐然,不应妄自菲薄。江南地区在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接触、碰撞、选择、交流、融会中,设计文化体现为发展变化的迅疾性、复杂性、多样性与先进性,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元格局。晚清民国江南地区设计艺术的演进呈现为阶段性和接续性特点,其间隐含着传承相沿关系。 本书依托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地区设计艺术研究》(批准号:16BG121,结项编号:艺规结字〔2020〕268号)而成,可以说是一个步履维艰、新旧交替时代的“映相”,为我国传统设计艺术如何实现向现代的局部转型,尝试提供新的观点与视角。我不敢说书中所选案例都完全恰当、切中肯綮,但我依然试图在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地区于社会环境巨变下、以前所未有之程度转型中做出设计艺术的相应选择。 本书第一、二、三部分由李轶南执笔,第四部分由张璇博士执笔,第五部分和附录1、2、3由谈丽娜硕士执笔,第六部分和附录4由硕士研究生冯媛媛执笔,第七部分由硕士研究生刘亚芳执笔。感谢项目团队的精诚合作! 东南大学张道一教授、湖南大学何人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梁玖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董占军教授、浙江大学罗仕鉴教授为书稿的修订提出了宝贵、中肯的建议,东南大学出版社张仙荣编辑细致认真、不厌其详地督促、鼓励与帮助,推动了本书的早日面世。在此,一并致以深挚的谢忱! 李轶南 2021年4月于惠风和畅的石头城
目录
贰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地区设计艺术之转型 / 叁在东西方之间:民国时期设计学人的选择 / 肆文献研究与实证调研——刘敦桢的披荆斩棘与学术贡献 / 伍媒体环境激变下的纸媒设计研究——以《申报》(1872—1949)为例 / 陆民国初年桃花坞年画对沪上月份牌设计的影响 / 柒中西文化交流视域下民国沪上字体设计的“旧”与“新” / 附录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