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作者简介
张京祥,男,1973年生,江苏盐城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设计大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城镇群体空间组合》《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中国当代城乡规划思潮》等专著与合著16部,主持“中国城镇密集地区城市与区域管治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体制转型背景下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获首届中国城市规划青年科技奖、中国城市百人论坛“青年学者奖”等奖励。
黄贤金,男,1968年生,江苏扬中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控制性详细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科学·通讯》(ScienceLetter)、《土地利用政策》(Land Use Policy)以及《管理世界》《自然资源学报》《群众》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土地经济学》《土地政策学》《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的产权经济分析》《循环经济学》《资源经济学读本》等著作及教材10余部。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奖励,以及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宝钢奖教金等奖励。
2 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1 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与人居环境 1.1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演进△1.1.1 人类文明演进中的生态文明/1.1.2 生态文明的内涵/1.1.3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要求与重大意义 1.2 生态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1.2.1 空间的内涵/1.2.2 空间的基本属性/1.2.3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国土空间 1.3 人居环境系统与国土空间△1.3.1 可持续发展与人居环境/1.3.2 人居环境系统的建构与国土空间
2 自然资源、土地制度与土地利用 2.1 自然资源的范畴与属性△2.1.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2.1.2 自然资源的属性 2.2 土地与土地制度△2.2.1 土地概念及其属性特征/2.2.2 土地制度/2.2.3 土地产权 2.3 土地利用与管理△2.3.1 土地利用的概念与基本原则/2.3.2 土地利用管理
3 城乡发展与城镇化 3.1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3.1.1 城市的起源/3.1.2 城市的基本概念/3.1.3 城市的划分标准与我国城市的建制/3.1.4 不同时期城市的角色及其功能演变 3.2 城乡关系的总体演变△3.2.1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3.2.2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3.2.3 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关系演变的总体历程 3.3 城镇化的内涵与规律△3.3.1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3.3.2 城镇化水平的测度/3.3.3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3.3.4 城镇化的发展规律/3.3.5 城镇化的发展模式/3.3.6 中国城镇化的特征与趋势
4 空间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 4.1 规划与空间规划△4.1.1 规划的概念与内涵/4.1.2 空间规划的概念内涵/4.1.3 空间规划的作用 4.2 中国空间规划的发展演变△4.2.1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中的空间规划/4.2.2 中国空间规划发展演变的总体历程/4.2.3 中国空间规划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向 4.3 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与属性△4.3.1 国土空间具备多元价值/4.3.2 国土空间规划的综合目标/4.3.3 国土空间规划的属性与作用/4.3.4 国土空间规划的特点 4.4 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体系△4.4.1 空间规划知识体系的发展/4.4.2 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体系
5 空间规划思想与理论的流变 5.1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5.1.1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5.1.2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5.1.3 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2 中国城乡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5.2.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5.2.2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5.2.3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5.3 土地利用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5.3.1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发展/5.3.2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发展/5.3.3 国土规划的思想与实践探索/5.3.4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思想 5.4 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理念△5.4.1 坚持全要素保护、全过程思维、全系统规划/5.4.2 强化战略引领,推进协调发展/5.4.3 坚持底线思维,促进绿色发展/5.4.4 体现以人为本,推进高质量发展
6 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 6.1 空间规划体系与类型△6.1.1 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影响因素/6.1.2 空间规划体系的类型/6.1.3 发达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变迁的经验借鉴 6.2 中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6.2.1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构成/6.2.2 国土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关系 6.3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6.3.1 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6.3.2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6.3.3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6.3.4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6.3.5 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 6.4 专项规划与规划研究△6.4.1 专项规划/6.4.2 规划研究
7 国土空间管控与用途管制 7.1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7.1.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7.1.2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7.2 主体功能空间划定与区界管控△7.2.1 以“三区三线”为主体的区界管控/7.2.2 空间规划管控及其传导机制 7.3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7.3.1 空间用途管制的源起与发展/7.3.2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内涵/7.3.3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主要方面/7.3.4 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管控/7.3.5 土地用途分区和管制规则
8 区域发展与空间规划 8.1 区域的特征与区域发展△8.1.1 区域的概念与特征/8.1.2 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8.1.3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8.2 城镇体系的内涵与特征△8.2.1 城镇体系的概念与内涵/8.2.2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8.2.3 全球化时代的城镇体系/8.2.4 城市区域演化的新地域类型 8.3 区域国土空间规划△8.3.1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8.3.2 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与编制原则/8.3.3 区域及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
9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9.1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要求△9.1.1 规划编制的空间层次/9.1.2 进行相关重要问题与专题研究/9.1.3 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要求/9.1.4 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9.1.5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 9.2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9.2.1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内涵与内容/9.2.2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方法/9.2.3 城市职能与性质/9.2.4 城市发展的规模预测 9.3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类型△9.3.1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9.3.2 城市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影响因素/9.3.3 城市空间的精明增长/9.3.4 城市空间的精明收缩 9.4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9.4.1 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9.4.2 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原则和内容/9.4.3 主要功能用地布局的要点/9.4.4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评价 9.5 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9.5.1 城市综合交通的构成与作用/9.5.2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9.5.3 城市规模等级与路网基本格局/9.5.4 城市用地布局与道路网络形式的配合/9.5.5 确立公交优先的规划与发展导向
10 小城镇与乡村规划 10.1 小城镇发展与规划△10.1.1 小城镇的概念与角色/10.1.2 小城镇规划的任务与指导思想/10.1.3 小城镇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0.2 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10.2.1 乡村的多重价值/10.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发展的总体历程/10.2.3 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10.2.4 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 10.3 乡村规划的任务与主要内容△10.3.1 乡村规划的作用/10.3.2 乡村规划的关注重点/10.3.3 乡村规划的任务/10.3.4 乡村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10.3.5 村域(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 10.4 村庄建设规划△10.4.1 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10.4.2 村庄物质空间环境的优化
11 魅力人居与建成环境营造 11.1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1.1.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11.1.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1.1.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11.1.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11.2 城乡宜居空间营造△11.2.1 以人为本的宜居环境建设/11.2.2 城乡社区营造与宜居生活圈规划/11.2.3 宜居城乡社区的共同缔造/11.2.4 城乡文化特色塑造 11.3 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与未来城市△11.3.1 生态城市/11.3.2 智慧城市/11.3.3 未来城市 11.4 城市更新与存量规划△11.4.1 城市更新的缘起与发展/11.4.2 城市更新与存量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趋势重点/11.4.3 城市更新、存量规划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11.5 城市设计△11.5.1 城市设计的概念与作用/11.5.2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11.5.3 城市设计的目标原则/11.5.4 城市设计关注的主要内容/11.5.5 城市设计的编制与实施 11.6 控制性详细规划△11.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与特征/11.6.2 控制指标体系和控制要素/11.6.3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2 规划实施、监测评估与信息技术 12.1 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管理△12.1.1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内涵/12.1.2 空间规划实施制度的国际经验/12.1.3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审批与实施管理制度/12.1.4 多元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公众参与 12.2 面向动态实施的近期规划△12.2.1 编制近期规划的重要意义/12.2.2 近期规划编制的原则与主要内容 12.3 规划实施评估与动态监测△12.3.1 规划实施评估的概念和类型/12.3.2 规划实施评估的主要方法和判断标准/12.3.3 以动态监测支持规划实施评估 12.4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与技术△12.4.1 信息智慧技术与国土空间规划/12.4.2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构建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