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作者简介 陈朝杰,男,1975年生,河南禹州人。设计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访问学者,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主要从事设计政策与战略、服务设计、可持续设计与集成创新研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各 1项,主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共 4项。发表科学引文索引( SCI)、工程索引( EI)收录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20余篇,作为主编与副主编出版专业著作 5部,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 6项。指导本科生、研究生获得国际、国内各类设计奖项 10余项。
2 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设计政策在国际上的实践发展/1.2.2 国内外设计政策研究综述/1.2.3 芬兰设计政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1.3.1 研究思路/1.3.2 研究方法/1.3.3 研究内容
2 设计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框架 2.1 设计政策的理论基础△2.1.1 设计学理论/2.1.2 公共政策学理论/2.1.3 市场失灵与系统失灵 2.2 设计政策的概念辨析与界定△2.2.1 设计政策与设计促进/2.2.2 国家设计政策与相关政策概念的辨析/2.2.3 设计政策的概念及其演变 2.3 设计政策的分析框架△2.3.1 设计政策的要素对象/2.3.2 设计政策的过程对象/2.3.3 国家 /地区间设计政策的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芬兰设计发展的背景 3.1 芬兰的地理与自然环境△ 3.1.1 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芬兰/3.1.2 芬兰的地质环境和气候与自然资源/3.1.3 芬兰的自然环境对芬兰民族性的影响 3.2 芬兰的历史与人文△3.2.1 芬兰的历史发展沿革/3.2.2 芬兰的文化与宗教 3.3 芬兰的政治与经济△3.3.1 芬兰政治概况/3.3.2 芬兰经济发展沿革 3.4本章小结
4 芬兰设计发展与国家支持 4.1 芬兰设计发展概述 4.2 芬兰设计的历史演进与国家支持△ 4.2.1 芬兰设计的孕育阶段(史前至 1860年)/4.2.2 芬兰设计的萌芽阶段(1875—1900年)/4.2.3 芬兰设计的早期发展(1900—1945年)/4.2.4 芬兰设计在二战后的黄金期(1945—1960年)/4.2.5 芬兰设计的转型期(20世纪 60—80年代)/4.2.6 芬兰设计的创新系统主导期(1990—1999年) 4.3 本章小结
5 芬兰设计政策的演进和发展 5.1 芬兰设计政策的决策体制和政策工具△5.1.1 芬兰设计政策决策的组织系统/5.1.2 芬兰政府改革及对设计政策制定的影响/5.1.3 芬兰国家设计政策的演进 5.2 芬兰旧版国家设计政策:《设计 2005!》(2000年)△5.2.1 政策制定的背景/5.2.2 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执行架构/5.2.3 政策的主要特点及意义/5.2.4 政策实施的成效与问题 5.3 芬兰新版国家设计政策:《芬兰设计政策:战略与行动提案》(2013年)△5.3.1 政策背景与动因/5.3.2 新版设计政策的准备和制定过程/5.3.3 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5.4 芬兰新旧国家设计政策的比较研究△5.4.1 新旧政策的文本结构比较/5.4.2 政策的研究逻辑:从系统失灵理论到设计思维/5.4.3 政策制定逻辑:从“设计政策作为经济竞争力手段”到“设计政策作为社会创新工具”/5.4.4 政策制定主体:从教育与文化部到就业与贸易部/5.4.5 制定过程:从脱胎于专家报告到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创新/5.4.6 新版设计政策实施情况 5.5 本章小结
6 芬兰设计政策评价及其对我国构建设计创新政策体系的启示 6.1 对芬兰国家设计政策综合表现的实证研究△6.1.1 研究方法/6.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6.1.3 样本国家 /地区的选取与设计政策综合表现实证研究/6.1.4 芬兰国家设计政策综合表现分析 6.2 芬兰设计政策发展整体评价△6.2.1 政策的使命共识:设计创新驱动国家发展/6.2.2 政策管理的发展:从传统治理模式走向现代和动态模式/6.2.3 重视政策评估的作用:将政策研究和评估持续系统地应用到政策的发展/6.2.4 设计政策主题的拓展:政策发展趋势和优先考虑事项/6.2.5 设计政策对有效促进设计创新绩效的改善有待观察 6.3 芬兰国家设计政策对我国构建设计政策体系的启示△6.3.1 我国设计政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6.3.2 芬兰设计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6.4 本章小结
7 结语
附录 后记 3 相关文摘
总序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70周年。70年前,百废待兴,“设计”在当时基本上是模糊而遥远的话题;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设计”开始越来越高调地进入社会、进入人心、进入政府的政策考量。今天的中国早已迎来四海宾朋,“设计”的观念开始从城市到乡村逐步展开,“设计立国”也开始进入有关省市和国家的政策性文献之中。40年前,中国以“科学的春天”开启全面改革开放的航程;40年后的今天,中国则以“设计的春天”与世界同步发展,并逐步以文化自信的姿态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
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技术基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且带来了管理模式和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变化。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将推动发展的重心由生产要素型向创新要素型转变,设计创新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工业设计”“创新设计”“绿色设计”“服务设计”等都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跨越、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设计立国研究丛书》是由东南大学出版社联合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精心策划的一套重要的设计研究丛书,并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丛书立足全球视野、聚焦国际设计研究前沿,透过顶层设计、设计文化、设计技术、设计思维和服务设计等视角对设计创新发展战略中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相关创新设计实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其研究内容无论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还是在设计的实践层面都可为当前促进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并进而打造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的学术参考,以期从设计前沿性研究中探索和指引中国本土的设计理论与实践,并有助于加强社会各界对“设计立国”思想及其实践的深入理解,从而进一步为中国实施“设计立国”战略提供全新动力支撑。
本丛书包含五部专著,展现了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设计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对中国与国际设计学发展的现实与未来的解读与研究,必将为中国设计学研究在新时期的发展繁荣增添更多的内涵与底蕴。相信本丛书的问世,对繁荣中国设计学科理论建设,促进中国设计学研究和高校设计教育改革,引导中国设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都将发挥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希冀更多同仁积极投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设计学科。
是为序。
方海 胡飞 2019年
前言
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技术基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且带来了管理变革和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变化。作为被纳入国家设计创新体系的国家设计政策,它的政策导向、设计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目标,以及设计产业如何求得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进而形成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强劲优势等,都是我国在制定国家设计政策时所必需正视的现实课题。
本书从设计学的研究立场出发 ,以设计创新驱动国家发展为研究主线 ,分别从时间结构、经济结构和逻辑结构来探讨和挖掘芬兰国家设计政策的正反经验。在研究内容上,本书第 1章主要是对欧美等世界设计先进国家的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据此提出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2章通过构建设计政策理论分析框架,为本书展开设计政策相关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 3章重点是芬兰国家地理、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并对芬兰历史上所遭受的重大危机及其对国家发展走向、民族心理形成、政策制度变迁等之间的关联和影响进行了研究。第 4章重点聚焦于与设计发展有关的芬兰历史事件,梳理了芬兰设计所经历的关键历史阶段。第 5章主要是对芬兰设计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制定过程、政策内容、新旧政策的比较研究。第 6章则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芬兰设计政策的国际整体表现和政策发展的总体特征进行评价。第7章为本书的主要结论和后续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意识形态支配下的设计政策与单纯经济利益考量的设计产业政策有很大的不同。从价值变化的角度来看,代表生产秩序演进的国家形态已将设计价值推向战略层面,其价值内涵已不再是纯粹的利润逻辑,而是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这也必然驱动政策研究与实践的变化与调整,并最终导致设计政策研究的转型。
相较于国际设计先进国家及地区在设计政策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当前我国尚缺少国家层面的设计政策,在国家竞争力上还处于效益驱动的较低竞争层次。因此,国际上构建本国、本地区设计创新体系方面的正反经验,以及在设计驱动创新和经济变革方面的诸多举措,可以为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工业领域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新的选择与路径,并为未来国家战略中纳入设计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