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城乡规划法及其作用△1.1.1 《城乡规划法》的主要内容/1.1.2 《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2 村镇及其发展概况△1.2.1 村镇的基本概念/1.2.2 村镇的基本特点/1.2.3 村镇的发展 1.3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1.3.1 新型城镇化/1.3.2 新农村建设/1.3.3 乡村振兴 1.4 村镇规划的任务与内容△1.4.1 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1.4.2 村镇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2 村镇规划的资料工作 2.1 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2.1.1 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2.1.2 社会经济资料/2.1.3 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2.2 村镇规划的资料工作△2.2.1 资料的收集途径与方法/2.2.2 资料调查收集的表格 2.3 村镇规划的资料整理及其分析△2.3.1 资料的整理/2.3.2 资料的综合分析
3 村镇总体规划 3.1 乡(镇)域规划△3.1.1 乡(镇)域规划的任务及内容/3.1.2 乡(镇)域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其要求/3.1.3 乡(镇)域规划中村镇体系的布局特点/3.1.4 乡(镇)域村镇体系布局规划方法 3.2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3.2.1 村镇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3.2.2 村镇总体规划的方法和步骤/3.2.3 村镇总体规划阶段的成果要求 3.3 村镇的性质与规模△3.3.1 村镇性质/3.3.2 村镇规模 3.4 村镇用地分析△3.4.1 村镇用地的概念及特征/3.4.2 村镇用地的基本特征/3.4.3 村镇用地的评价及选择/3.4.4 村镇用地的选择 3.5 村镇总体规划布局△3.5.1 总体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其基本原则/3.5.2 总体规划布局的程序和思想/3.5.3 村镇总体布局/3.5.4 村镇的发展与布局形态
4 村镇道路工程规划 4.1 村镇道路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4.1.1 村镇道路交通的特点/4.1.2 村镇道路的分类和分级 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4.2.1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2 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 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4.3.1 远期交通量的预测/4.3.2 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4.3.3 村镇道路的线形设计/4.3.4 村镇道路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4.3.5 村镇道路设施 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4.4.1 竖向规划的主要任务及基本要求/4.4.2 竖向规划设计的方法/4.4.3 竖向规划设计图的表示方法
5 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 5.1 村镇给水工程规划△5.1.1 村镇给水工程规划的任务和一般原则/5.1.2 村镇用水量的预测/5.1.3 水源选择及其保护/5.1.4 水厂的选址与布置/5.1.5 给水管网的布置 5.2 村镇排水工程规划△5.2.1 村镇排水分类/5.2.2 排水工程规划的任务/5.2.3 排水量的计算/5.2.4 村镇排水体制选择/5.2.5 村镇污水排放标准/5.2.6 村镇排水系统的形式及管(沟)道布置/5.2.7 污水处理方式
6 村镇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6.1 村镇电力工程规划△6.1.1 电力工程规划的基本要求、内容与步骤/6.1.2 村镇电力负荷计算/6.1.3 电源的选择及线路布置 6.2 村镇电信工程规划△6.2.1 有线电话/6.2.2 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6.2.3 网络/6.2.4 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
7 村镇公共中心与工业区规划 7.1 村镇公共中心布局与设计△7.1.1 村镇公共中心布局/7.1.2 村镇公共建筑的配置与布置/7.1.3 村镇广场设计 7.2 乡镇工业区的规划△7.2.1 乡镇工业区规划的原则与要求/7.2.2 乡镇工业区的规划
8 农业园区规划 8.1 农业园区规划概述△8.1.1 农业园区相关概念/8.1.2 农业园区主要类型/8.1.3 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意义 8.2 农业园区规划编制策略△8.2.1 农业园区规划理论依据/8.2.2 农业园区规划基本原则/8.2.3 农业园区规划成果类型/8.2.4 农业园区规划影响因素/8.2.5 农业园区规划工作特点 8.3 农业园区规划内容△8.3.1 农业园区现状条件分析/8.3.2 农业园区规划发展定位/8.3.3 农业园区总体布局规划/8.3.4 农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8.3.5 农业园区运营保障规划
9 村镇居住区规划 9.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与控制指标△9.1.1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和编制内容/9.1.2 农村宅基地规划/9.1.3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9.1.4 宅基地规划设计基本控制指标/9.1.5 宅基地规划设计技术经济指标及其控制 9.2 居住用地规划结构与住宅群体布置△9.2.1 居住建筑的规划结构/9.2.2 建筑群体组合/9.2.3 居住区中心环境设计 9.3 新型农村建筑及其可持续设计△9.3.1 村镇住宅类型/9.3.2 新型农村建筑/9.3.3 新型农村建筑的可持续设计 9.4 居住区道路规划△9.4.1 道路的功能分级/9.4.2 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9.4.3 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9.4.4 道路规划的经济性
10 村镇绿化规划 10.1 村镇绿地的特点与作用△10.1.1 村镇绿地的特点/10.1.2 村镇绿地的作用 10.2 村镇绿地的分类与标准△10.2.1 村镇绿地的分类原则/10.2.2 村镇绿地的分类标准 10.3 村镇绿地的指标与计算△10.3.1 村镇绿地的统计指标/10.3.2 村镇绿地面积计算表格/10.3.3 村镇绿地面积计算要求 10.4 村镇绿化规划理论△10.4.1 村镇绿化规划的理论基础/10.4.2 村镇绿化规划的基本原理/10.4.3 村镇绿化规划的原则/10.4.4 村镇绿化规划的指标 10.5 村镇绿地规划方法△10.5.1 村镇绿地规划布局形式/10.5.2 不同产业型村镇绿地规划方法/10.5.3 不同功能型村镇绿地规划方法
11 村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11.1 村镇环境保护规划△11.1.1 环境与环境污染/11.1.2 村镇污染类型/11.1.3 村镇工业环境保护 11.2 村镇生态建设规划△11.2.1 村镇生态环境/11.2.2 生态河道与农田/11.2.3 村镇河道整治规划
12 村镇传统文化和古建筑保护与旅游资源规划 12.1 村镇传统文化保护规划△12.1.1 村镇传统文化保护的内容和对象/12.1.2 村镇传统文化保护规划 12.2 村镇古建筑保护规划△12.2.1 村镇古建筑的类型、文化和作用/12.2.2 村镇古建筑的保护规划 12.3 村镇旅游资源保护规划△12.3.1 村镇旅游资源/12.3.2 村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3 村镇防灾减灾规划 13.1 村镇消防规划△13.1.1 消防站规划/13.1.2 消防给水与通道 13.2 防洪规划△13.2.1 村镇防洪规划要求与内容/13.2.2 防洪标准/13.2.3 防洪对策与工程措施 13.3 防震减灾规划△13.3.1 村镇抵御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与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13.3.2 防震减灾设施布局
14 村庄整治 14.1 村庄整治原则和策略△14.1.1 村庄整治原则/14.1.2 村庄整治策略 14.2 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14.2.1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的方法和步骤/14.2.2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的内容/14.2.3 村庄整治规划建设项目内容/14.2.4 村庄整治规划成果 14.3 村庄整治建设△14.3.1 村庄给水设施/14.3.2 村庄排水设施/14.3.3 村庄能源设施/14.3.4 村庄环境保护设施/14.3.5 村庄公共活动场所/14.3.6 村庄居住建筑整治建设/14.3.7 村庄传统文化和建筑的保护/14.3.8 村庄防灾减灾设施/14.3.9 村庄景观与生态建设
15 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和管理工作 15.1 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工作△15.1.1 技术经济工作的意义和内容/15.1.2 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分析/15.1.3 村镇规划中的技术经济指标/15.1.4 村镇规划方案的评价体系 15.2 村镇规划的管理与实施△15.2.1 村镇规划的管理组织与政策/15.2.2 村镇规划的审批/15.2.3 村镇规划的实施管理/15.2.4 村镇基础设施管理/15.2.5 村镇环境、绿化与美化管理/15.2.6 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管理/15.2.7 村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2 相关文摘
第4版前言
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村镇规划与建设也进入新时代,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与特色小镇等建设在中国风起云涌。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2014年中央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编制村庄规划,推行以奖促治政策,以治理垃圾、污水为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加强村内道路、供排水等公用设施的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抓紧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16年中央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强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科学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国2015年城镇化率为56.1%,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约为45% 。中国乡村的总人口超过2014年欧盟的总人口(5.08亿人)。 2012年,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6%,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5.3%,相差17.3%,这部分人口有部分时间活动在乡村。因此,乡村在中国城镇化中具有不能缺失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村镇规划(第4版)》就是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中国村镇规划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2010年出版的《村镇规划(第3版)》做的修订。《村镇规划(第4版)》共分为15章,增写了第1章绪论中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一节和第8章农业园区规划,其余各章也分别进行了补充与修改。
《村镇规划(第4版)》的编写人员为:第1章、第2章由金兆森执笔;第3章由李晓琴执笔;第4章由张磊执笔;第5章由陆伟刚执笔;第6章由李彬执笔;第7章由李晓琴执笔;第8章由蔡汉执笔;第9章由郭燏烽执笔;第10章由蔡汉执笔;第11章由陈平执笔;第12章由侯兵执笔;第13章由魏海执笔;第14章由李晓琴执笔;第15章由姚胜执笔;全书由金兆森统稿。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许多村镇规划与建设的书籍,并引用了一部分内容来丰富本书;本书得到了扬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支持,也一直得到东南大学出版社的关心与指导,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中国村镇建设正进入新时代,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村镇规划与建设的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还未能很好地消化与吸收,因此书中难免有不妥与错误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
编著者 2018年9月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