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1 导论 /1 1.1 深圳城市发展背景 /1 1.1.1 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 /1 1.1.2 面临严峻的内外挑战 /2 1.1.3 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3 1.2 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综述 /5 1.2.1 国外城市更新研究进展 /5 1.2.2 国内城市更新研究进展 /8 1.3 城市更新概念界定 /10 1.3.1 城市更新概念的一般内涵与发展历程 /10 1.3.2 本书对城市更新概念的内涵理解 /10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结构安排 /11 1.4.1 研究内容 /11 1.4.2 研究方法 /12 1.4.3 研究框架 /13 2 城市更新基本理论 /15 2.1 级差地租理论 /15 2.1.1 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15 2.1.2 新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15 2.1.3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16 2.1.4 地租杠杆的应用 /16 2.2 产权制度理论 /17 2.2.1 产权的特性 /17 2.2.2 产权的功能 /17 2.2.3 对城市更新的影响 /18 2.3 精明增长理论 /18 2.3.1 “精明增长”的思想内涵 /18 2.3.2 精明增长理论的应用 /19 2.4 触媒理论 /19 2.4.1 城市触媒理论 /19 2.4.2 更新触媒概念 /20 2.4.3 更新触媒分类 /20 2.4.4 更新触媒与更新动力 /21 2.5 角色关系理论 /21 2.5.1 政体理论 /22 2.5.2 多元合作理论 /22 2.5.3 赞助人与支持人理论 /23 2.5.4 增长机器和交换机制—使用价值矛盾论 /23 2.5.5 其他理论 /23 2.6 城市管治理论 /24 2.6.1 理论基础 /24 2.6.2 理论内涵 /24 2.6.3 主要内容 /25 3 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 /26 3.1 城市发展历程与趋势选择 /26 3.1.1 城市转型发展的内涵 /26 3.1.2 城市发展的现状特征 /26 3.1.3 城市发展的趋势与选择 /28 3.2 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的关系 /29 3.2.1 城市发展阶段与城市更新特点 /29 3.2.2 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 /30 3.3 城市更新的对象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32 3.3.1 更新对象的分类与特征 /32 3.3.2 更新对象的主要问题 /38 4 利益平衡下的更新模式 /45 4.1 多元利益诉求 /45 4.1.1 城市更新的主体与角色 /45 4.1.2 城市更新中的利益关系 /46 4.2 城市更新模式的演变 /48 4.2.1 非常态化的城市更新模式 /48 4.2.2 制度化建设下的城市更新模式 /49 4.3 城市更新模式的机制与问题 /52 4.3.1 利益主体的得失分析 /52 4.3.2 存在的问题 /53 4.4 城市更新中角色关系的再定义 /55 5 社区转型与城市更新 /56 5.1 城中村改造与社会结构变迁 /56 5.1.1 综合整治与社会结构变迁 /56 5.1.2 拆除重建与社会结构变迁 /58 5.2 工业区升级改造与社会结构变迁 /60 5.2.1 工业区升级改造的路径与主体 /60 5.2.2 工业区升级改造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 /61 5.3 集体股份合作制与社会结构变迁 /62 5.3.1 集体股份合作制的发展历程 /62 5.3.2 集体股份合作制的作用机制 /63 5.3.3 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的治理模式 /64 5.4 城市更新背景下社会结构的优化与转型 /67 5.4.1 政企分离,加速城中村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的市场化
/67 5.4.2 各司其职,理顺基层管理组织的关系 /68 5.4.3 打破隔离,促进本土居民与外来居民的融合 /68 6 城市更新中的低碳生态建设 /69 6.1 低碳生态导向下的城市更新 /69 6.2 基于不同更新方式的低碳生态要求 /69 6.2.1 综合整治中的低碳生态要求 /69 6.2.2 拆除重建中的低碳生态要求 /75 6.2.3 功能置换中的低碳生态要求 /79 6.3 城市更新中落实低碳生态建设的措施 /80 6.3.1 构建多层次的低碳生态更新指标体系 /80 6.3.2 加强更新规划政策的空间引导与控制 /80 6.3.3 加强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关键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
/80 6.3.4 开展低碳生态更新的试点示范工程 /80 7 城市更新评价体系 /81 7.1 城市更新评价的目标与原则 /81 7.1.1 城市更新评价目标 /81 7.1.2 城市更新评价原则 /81 7.2 城市更新评价体系的构建 /82 7.2.1 指标选取标准 /82 7.2.2 指标体系构成 /82 7.2.3 指标权重评判 /83 7.3 城市更新评价体系的空间识别 /87 7.3.1 识别思路 /87 7.3.2 控制发展地区识别 /88 7.3.3 引导更新地区识别 /92 7.3.4 更新对象选择 /100 8 经济调控对城市更新的影响 /101 8.1 公共财政的影响 /101 8.1.1 公共财政对城市更新市场的调校作用 /101 8.1.2 城市更新中公共财政的收支预测 /102 8.1.3 公共财政对城市更新的影响 /110 8.2 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10 8.2.1 对城市更新市场调控的意义 /111 8.2.2 城市更新市场的供需预测 /112 8.2.3 城市更新市场用地供给的调控 /114 9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120 9.1 战略构想 /120 9.1.1 明确城市更新的阶段目标 /120 9.1.2 构建多维度的更新策略 /120 9.2 城市更新的功能引导 /122 9.2.1 更新功能区划 /122 9.2.2 更新功能布局 /125 9.3 城市更新的策略分区与方式选择 /126 9.3.1 城市改造地区 /127 9.3.2 生态恢复地区 /130 9.3.3 历史?;さ厍?nbsp; /131 9.4 近期重点地区更新指引 /132 9.4.1 重点更新地区的类型 /132 9.4.2 重点更新地区的指引 /133 9.5 城市更新配套专项规划 /138 9.5.1 保障性住房配建 /138 9.5.2 密度分区 /143 9.5.3 城市设计 /145 9.5.4 配套设施规划 /147 9.5.5 综合交通规划 /148 10 制度创新与体系构建 /150 10.1 深圳当前城市更新制度建设评估 /150 10.1.1 城市更新相关政策 /150 10.1.2 城市更新管理组织 /155 10.2 国内外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经验借鉴 /157 10.2.1 运作机制与管治模式 /157 10.2.2 主要政策与制度 /159 10.2.3 启示与借鉴 /161 10.3 创新深圳城市更新管理制度 /162 10.3.1 健全城市更新管理体制 /162 10.3.2 构建差异化组织模式 /162 10.3.3 科学制定规划计划 /163 10.3.4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163 10.3.5 建立滚动实施机制 /164 10.3.6 建设决策支持系统 /164 10.3.7 广泛开展公众参与 /164 10.3.8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165 10.3.9 加强财政扶持力度 /165 10.3.10 实行监督考核制度 /166 11 深圳城市更新案例 /167 11.1 蔡屋围旧村改造:由旧村向金融中心区的蜕变 /167 11.1.1 项目概况 /167 11.1.2 项目特点 /169 11.1.3 经验启示 /170 11.2 渔农村改造:深圳城中村改造的“第一爆” /170 11.2.1 项目概况 /170 11.2.2 项目特点 /173 11.2.3 经验启示 /174 11.3 回龙埔片区改造:从徘徊迷茫走向规范化 /175 11.3.1 项目概况 /175 11.3.2 项目特点 /178 11.3.3 经验启示 /178 11.4 田面村“设计之都”:居住环境整治撬动产业转型 /179 11.4.1 项目概况 /179 11.4.2 经验启示 /181 11.5 观澜版画村:历史?;と谌胛幕捣⒄?nbsp; /181 11.5.1 项目概况 /181 11.5.2 经验启示 /183 参考文献 /185 图表来源 /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