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内容简介 随着佛教的传播,蕴含深奥宗教哲学的印度佛教建筑一起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下,融合了当地的思想哲学,使得各地的佛教建筑表现形式多样,类型丰富,成为今天的重要文化遗产。 古代印度佛教城市主要集中在北印度,佛教建筑主要有窣堵坡(即佛塔)、寺庙、石窟三种类型。本书通过考古资料结合印度历史、佛教历史、宗教理念以及建筑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基础,通过对印度多个佛教圣地的实地考察及多方资料的收集,对印度佛教建筑的产生与演变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论述以及归纳总结,全面记录并分析印度佛教遗存丰富的六大佛教圣地的历史与现状,并对佛教建筑在亚洲地区的发展进行比较。 2.目录 第一章 印度佛教的兴衰 1 第一节 佛教创立时的历史背景 2 1. 时代背景 2 2. 理论基础 3 第二节 印度佛教的创立 5 第三节 印度佛教的发展 6 1. 印度佛教发展初期 6 2. 印度佛教发展繁荣期 8 第四节 印度佛教的衰败 9 小结 11
第二章 印度佛教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3 第一节 恒河流域国家与城市的兴起 14 1. 历史政治背景 14 2. 社会经济背景 16 3. 佛教城市的发展 19 第二节 恒河流域的佛教圣城 21 1. 巴特那 22 2. 瓦拉纳西 26 3. 舍卫城 28 4. 王舍城 32 5. 吠舍离 35 6. 考夏姆比 39 7. 马图拉 41 第三节 恒河流域之外的佛教城市 43 1. 塔克西拉 44 2. 白沙瓦和恰尔萨达 50 小结 53
第三章 印度佛教建筑的类型与特色 55 第一节 精舍与毗诃罗 56 第二节 窣堵坡 59 1. 印度窣堵坡的产生 59 2. 印度窣堵坡的发展演变 62 3. 窣堵坡的代表——桑吉大塔 66 4. 陀兰那艺术 70 5. 婆罗浮屠 71 第三节 寺庙 75 1. 印度佛教寺庙的产生 75 2. 印度佛教寺庙的发展演变77 3. 印度佛教寺庙的空间形式79 4. 精舍的平面布局形式 80 5. 寺庙的代表那烂陀寺 82 6. 藏密伽蓝 84 第四节 石窟 87 1. 古印度石窟的产生 87 2. 古印度石窟的发展演变 91 3. 石窟艺术 94 第五节 阿育王石柱 98 1. 阿育王石柱的由来与基本形式 98 2. 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 99 小结 100
第四章 古代印度佛教六大圣地建筑遗址105 第一节 蓝毗尼(Lumbini) 106 1. 历史背景 106 2. 蓝毗尼遗址概况 106 3. 蓝毗尼遗址园整体空间布局107 4. 蓝毗尼的阿育王石柱 108 5. 其他两根阿育王石柱 109 6. 摩耶夫人庙 110 第二节 迦毗罗(Kapilavastu)112 1. 历史背景 112 2. 迦毗罗遗址概况 112 3. 毗普拉瓦(Piprahwa) 113 4. 迦瓦瑞拉(Ganwaria) 122 5. 尼泊尔的迦毗罗 124 第三节 菩提伽耶(Bodh Gaya)128 1. 历史背景 128 2. 菩提伽耶遗址概况 129 3. 摩诃菩提大塔园的空间布局129 4. 摩诃菩提大塔 133 5. 大菩提树 137 第四节 鹿野苑(Sarnath) 138 1. 历史背景 138 2. 鹿野苑遗址概况 139 3. 鹿野苑遗址的空间布局140 4. 达美克塔(Dhamekha stupa) 140 5. 法王塔(Dharmarajika stupa) 142 6. 乔堪祗塔(Chaukhandi stupa) 143 7. 佛塔林 143 8. 雕刻艺术 144 第五节 衹园精舍(Jetavanaana)144 1. 历史背景 144 2. 园精舍园遗址布局 146 3. 北片区建筑遗迹 148 4. 南片区建筑遗迹 151 第六节 库耶那迦(Kushinagar)152 1. 历史背景 152 2. 库耶那迦遗址概况 153 3. 涅槃寺及涅槃塔空间布局 155 4. 涅槃塔和涅槃寺 155 5. 火葬佛塔 156 小结 157
第五章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佛教建筑研究的贡献 159 第一节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160 1. 玄奘简介 160 2. 《大唐西域记》内容概述163 第二节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佛教建筑的记述164 1. 对伽蓝寺院的记述 165 2. 对窣堵坡的记述 167 3. 对石窟寺的记述 168 第三节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民居的记述 169 1. 民居建筑等级 169 2. 民居建筑材料 169 3. 民居结构及内部装饰 169 第四节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城市的记述 170 小结 172 附录一:图表出处 173 附录二:释迦牟尼足迹图(八大圣地分布图) 184 附录三:印度八大佛教圣地与《大唐西域记》对照表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