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马渭源教授的17卷本《大明风云》就要出版了,这是继他2014年推出10卷本《大明帝国》后的又一大系列专著。数日前,他来我家,邀我写个序,我欣然答应了。因为他与日本关西学院校长、国际明史专家阪仓笃秀教授是老一辈著名明史专家黄云眉先生的第二代传人,这是2011年底海内外眉师儿孙们云集一堂,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后作出的慎重决定。作为眉师的第一代传人,我感到责无旁贷要做好这样的事情。
马教授在2012年就应邀去美国做讲座,北美三大华文报刊《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和《侨报》对此都曾做了专门的报道,其中《世界日报》称誉马渭源教授为著名的明史专家;稍后中国大陆媒体称他为“第一位走上美国讲坛的明史专家”。
另据海外媒体所载,马渭源教授的《大明帝国》系列专著得到了美国匹兹堡大学名誉教授、海外著名国学大家许倬云先生的赞许与推介,并为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西方诸国国家图书馆所收藏,真乃可喜可贺! 最近中央级大报《光明日报》刊载文章说:“世界上SCI检索影响力较大的2
000种期刊中,中国期刊只有5种;排在本学科前3位的世界顶级期刊中,没有一本中国期刊。”(《光明日报》2013年11月30日第7版“科教文新闻”)与此相类或者说更不尽如人意的是,中国虽是当今世界上头号出版大国,但中国出版的各类专著为西方国家收藏的却不到20%,社科类不到10%,历史类更是凤毛麟角。而马教授的著作能被这么多的西方著名高等学府所珍藏,并得到了大家许倬云先生的肯定与称许,实属不易!
其实这些年在国内马渭源教授早已是南京电视台、南京广电、江苏教育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福建网站等公共媒体上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讲座主讲人和电视节目的常任嘉宾,而他的著作则更是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据说有一次在上海展览馆举办他的签名售书活动,原定活动时间为半小时,结果因为读者太多了,主办方不得不延长了一个小时,但还是未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而最近又传来好消息,国内外知名的网络运营商如亚马逊、中国移动、苏宁易购等都与马教授签订了电子书出版合同,人们尤其年轻的读者只要按按手机上的键钮就能轻松阅读他的电子版著作了。
马教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和拥有这样的影响力,在我看来,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扎扎实实地深入研究,以渊博的知识来解释历史,并用通俗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但绝不戏说,由浅入深,做到既通俗易懂又让人回味无穷,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啊!
就以本次出版的《大明风云》系列之⑦《建文悲歌》为例,该卷本主要是讲述建文君臣抗击以朱棣为首的大明藩王宗室发动的“靖难”叛乱及其最终的无奈结局以及建文君臣惊天地泣鬼神、誓死不屈的动人故事。
马教授是第一位站在建文朝的角度审时度势当时的这场帝国皇位争夺战争,将昔日人们认识中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错误观念做了纠正,告诉人们:这是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灾难,但它却偏偏发生了(参见本书第一章)。历史很精彩,但有时也很无奈,人们常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可失掉天下的明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却是一位有理想、有作为的人格品德高尚的“宽仁”君主,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好皇帝。但就是这么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少之又少的好皇帝却仅仅执政了四年,就匆匆地离开了政治舞台,由此拷问了一个古老的历史命题:得人心者得天下,真乎?
马教授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最早是由孟夫子提出的,其原话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孟子·离娄上》)整个这段话,孟夫子为“得天下者”指出了一条成功的秘诀:要想得天下必须得其民欲得其民就必须得其心欲得民心就必须对其实施仁政,这就是孟子“得人心者得天下”理论的完整内涵,简言之,“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此而言,似乎让人觉得得天下就靠施仁政、宽政即可成功了,可问题恰恰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力矫洪武酷政,广施仁政、宽政,最后却失国了,这到底又是为什么? 马教授分析道:这里既有建文帝个性上的缺陷——文弱,他是帝国“狼群中的羔羊”,而政治权力角斗场向来是不会同情弱者的,因此说建文帝失国有着自身性格的缺陷,天生文弱的个性使他一次次地错过了机会;又有治国理政实践中采纳的指导思想不是“外儒内法”的汉代以后的儒学,而是方孝孺等人信奉的一些迂腐的先秦儒学主张,过分强调礼教、德治,对最大的也是最为阴险的政敌朱棣大讲“亲情”,即使到了北伐时,还要告诫自己的北伐将士:不要伤了我的叔叔,让朕背负杀叔的罪名。这简直是将北伐将士的手脚全给捆住了,反而帮了政敌朱棣的大忙(【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卷16);再有就是用人不当,对于李景隆等“至亲”过于信任与重用,而最高层领导班子中搭配不合理,建文帝靠着相投的趣味来组建他的领导班子,这样就造成了建文朝廷领导核心全是书生,没有人精通军事。随之也就构成了另一大致命失误——没有掌握好军队或“枪杆子”。朝廷军队将领中不乏有勇有谋又善战的军事人才,如朱允炆的叔叔平安(朱元璋的养子)和瞿能父子都是杰出的将才,可他们被压在“绣花枕头”李景隆的下面,直到战事发生后才逐渐被发现,即使这样,也没有及时大胆地提拔和尽其所能地发挥他们的军事才华,这就大大地制约了朝廷军队自身有效力量的发挥,挫伤了将士们的积极性,造成了朝廷军队越战越没劲而燕军却越战越强这种令人十分郁闷的尴尬局面。(《明史·瞿能传》卷142;《明史·平安传》卷144)
其实在传统社会里,一个政权是否牢固与民心向背没有过分直接的联系,绝不像孟夫子所说的那么简单:“得人心者得天下”,而是更多更直接地与军队的掌握有关。换言之,谁掌握了枪杆子谁就掌控住了天下,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建文帝政敌朱棣之所以能夺得天下,最关键的原因不是他多得人心——试想一个灭人“十族”、活剥人皮、挖人祖坟和令兵士轮奸别人妻女的魔鬼会得人心?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朱棣靠什么夺天下?又是靠什么稳住天下的? 靠军事武力或言枪杆子!
其实,这不仅是朱棣也是中国历代帝王取得成功的第一大秘籍。问题是成功者不一定是如何得人心的好皇帝好君主,明初这第三位皇帝恰恰是个历史上少有的残暴之君。面对兽性发作的魔鬼朱棣及其所作恶的“壬午大虐杀、大屠杀”,建文朝的文臣学士及其家眷们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唱响了威武不屈、忠君报恩、视死如归和舍生取义等一曲曲的“建文悲歌”(马教授在查阅了明代人李贤、姜清、高岱、黄佐、谈迁等人的大量笔记或著作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判断,首创该术语,并用了一个章节的篇幅予以详述,高调颂扬了“壬午殉难”之士及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满怀激情地谱写了当年建文君臣的正气歌,参见本书第二章)。更有建文帝及其铁杆支持者如蒸气一般地人间蒸发,让篡位皇帝明成祖为此整整折磨了20余年(参见本书第三章)。由此历史不禁发问:究竟谁是悲剧人物?谁是历史的胜利者?
总之,全书精彩迭现,观点新异又可靠,读之既如品尝陈年美酒,又似沐浴和煦春风。作为年过八旬的垂垂老者,我倍感欣慰,“黄学”后继有人啊!也愿马教授不断努力,推出更多的新作! 权作为序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2014年11月18日 目录 上章思想一统科举“隽永” ● 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1 朱元璋教育思想: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1 朱元璋的教育治国措施4 朱元璋教育国策的历史影响42 ● 科举成式化公平化人才标准化奴才化43 考试标准化——600年前中国人系下的心结43 朱元璋改革科举制的由来——从对科举制的肯定到否定再到基本肯定44 朱元璋改革科举制的主旨灵魂与洪武十七年的“科举成式”52 朱元璋科举改革标准化55 朱元璋科举改革公平化66 爱恨科举制89 为何科举制成为过街老鼠?“西边日出东边雨”,喜乎?悲乎?90 ● 无端制造文字冤案随意打击思想“异端”92 文化大国和文字狱大国之历史92 朱元璋为什么要屡兴文字狱?93 朱元璋屡兴文字狱的案例分析98 朱元璋屡兴文字狱的恶劣影响107 下章千秋过功治隆唐宋 ● 是是非非千秋过功康熙评述“治隆唐宋”108 ● 威德兼施因俗治夷华夷归一铜墙铁壁110 朱元璋“治蛮夷之道”:“必威德兼施”110 洪武灵活“德威”南北“夷虏”111 因地制宜“德惠”边地少数民族119 特殊西番国策:诏封藏区僧官、确立军事保障体系和开办茶马贸易128 华夷归一与北疆三道防线、两个三角形军阵布防133 ● 和平对外厚往薄来坚决抗倭严厉禁海141 “天朝上国”的“大宗主”奉行睦邻邦交和平主义对外国策142 重建“四夷宾服”和“万国朝宗”的华夷秩序143 坚决抗倭与严厉禁海152 ● 雷厉风行旷世勤政从严治家俭朴一生160 朱元璋的个人工作作风160 朱元璋的个人习性爱好165 朱元璋的个人生活习惯176 朱元璋的个人朋友交往181 朱元璋的男女情感世界182 朱元璋与他的儿女们:“天生圣人”优良品种甚少,是“地”有问题?190 朱元璋临终嘱托与百年归宿——归葬明孝陵194 ● 精心打造明初三陵终极关怀江山永宁196 中都凤阳明皇陵——大明龙脉之一196 泗州(盱眙)明祖陵——大明龙脉之二215 南京明孝陵——大明龙脉之三223 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的历史影响与文化密码240 大明帝国皇帝世系表253 后记254 |